商贸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93|回复: 0

20世纪60-90年代的著名服装设计师

[复制链接]

1

主题

5

帖子

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
发表于 2022-12-11 14:27: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安德烈·库雷热(Andre Courreges)
安德烈·库雷热,1923年生于法国巴斯克波,早年曾为土木工程师,1945年起师从法国名师巴伦夏加,1961年开设自己的高级时装店。20世纪60年代是库雷热的走红期,他的设计被誉为“青春的化身”,1965年推出“迷你风貌”更使他蜚声国际。1969年后,他的成衣产品线使普通时尚爱好者有了享用的机会。70年代起逐渐淡出服装界。库雷热对60年代的服装变革所起的作用如同波阿莱在世纪初所取得的成就一样,他十分清楚地知道女性的需要,总是能够设计出她们渴望的产品。这些服装完全抛弃了以往的设计观念,是专门为现代女性设计的,是切实符合她们生活方式要求的。








库雷热是从为巴伦夏加作裁剪师开始他的职业生涯的。1961年,他成立了自己的服装公司并对高级女装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改革。他是第一个将裙子下摆提高到大腿中部的高级女装设计师,但他的设计又保持了高级女装的一贯精神。
为了与高级成衣相区别,他在裁剪和面料的选择上都十分讲究。库雷热最成功的作品集中在1963年和1964年的时装发布中,他选用品质上好的斜纹布,色彩鲜艳明快的羊毛平纹织物搭配黑白相间的条纹面料,款式的造型为明显的A字型,忽略对腰线的强调。长至小腿中部的短靴和帽沿微微上卷的方形帽子都带有明显的男性化特征,库雷热以自己独特的率直和简洁塑造了充满活力、天真单纯的年轻女性形象。


库雷热在60年代中期的另一项重要的设计就是在高级女装中肯定了裤子的地位,他先引导女性接受在日常普通的场合中穿着裤装,进而又将这种观念扩展到晚装设计中。60年代末,库雷热仍然继续着他的高级时装系列,但作品已大大失去了早期的光彩,而更像是成衣系列的翻版。他不断地扩展自己的成衣市场,在运动装、针织服装上都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


2.皮尔·卡丹(Pierre Cardin)
皮尔·卡丹,1922年生于意大利威尼斯,14岁开始学习裁缝,23岁到巴黎,先后在夏帕瑞丽、巴尔曼和迪奥等人的设计室工作。1950年开设了自己的公司,为剧院设计面具及剧装。1951年开始推出自己的时装系列,1954年和1957年先后创设了以年轻人为对象的女装“夏娃”和男装“亚当”服饰店。1958年设计出全世界第一个无性别服装系列,受到广泛的欢迎。1959年,皮尔·卡丹率先推出了成衣套装。1960年举办男装发布会,打破了高级时装店不得经营男装的禁忌。卡丹十分具有时代意识,1964年就设计了太空系列服装。1979年进军中国,成为第一个进入中国的西方设计师。皮尔·卡丹注重裁剪的主体质感及整体结构,在设计中强调整体和局部的统一,他的作品造型简洁、外观鲜明,对服装的细部精心处理。






卡丹的成功在于他坚持开拓自己的设计方向,50年代中期其革新性初见端倪,到60年代他已成为前卫派设计师的领导者之一,被誉为法国时装界的“先锋派”。卡丹在服装经营策略上以出奇制胜而著称,他设计的法国第一个批量生产的成衣时装系列打破了高级时装占主导地位的市场格局。卡丹的设计不仅涉及服装领域,从圆珠笔、打火机到汽车、飞机的内部装饰,都是他展示才华的天地,半个多世纪以来他所创造的“卡丹帝国”为法国的经济和文化作出了杰出贡献,荣获法国政府颁发的“国家荣誉最高奖”。






3.伊夫·圣·洛朗(Yves Saint Laurent)
伊夫·圣·洛朗,1936年生于法国属地阿尔及利亚,幼年时便酷爱戏剧,曾设计过舞台布景,同时对素描及绘画有极高的天分。他17岁便被世界知名的时尚杂志Vogue 发掘,被誉为神童。
21岁继任迪奥工作室的首席设计师。


1966年,他在巴黎塞纳河左岸开设了第一家成衣服饰店,名为“左岸”,并以自己的姓名中的三个大写字母“YSL”作为商品的品牌。1998年夏天,在法国世界杯足球赛开幕式上,圣·洛朗的时装覆盖了整个绿茵场,300多件代表圣·洛朗40年来创作成就的衣裙由各国模特展示在法兰西体育场,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就是一场完整的圣·洛朗时装回顾展。










圣·洛朗善于将艺术、文化等多元因素融于服装设计中,尤其擅长将绘画色彩用于服装上,黑色、宝蓝、粉色、紫色是他最偏爱的颜色,他的对比色运用精妙绝伦,无人企及。圣·洛朗的创作主题广泛、题材多样,其熔炼素材的手法圆熟而精到。
1967年的“非洲主题”中,他将以贝壳为主的珠链编织成超短裙,将原始的质朴和精湛的工艺相融,把对“迷你”潮流的把握渗入野性的热烈表现中,令人叫绝;1976年的“俄罗斯芭蕾主题”被誉为富有“国际情调”;1977年的“中国主题”则灿烂豪华,异国风情、民族特色同圣·洛朗的美丽服饰、缤纷色彩和谐交融。他的设计没有挺括的外形和过于复杂的裁剪,但用料精致华美,线条温婉恰当。圣·洛朗的高级时装是时尚与传统、艺术与工艺的完美结合。








圣·洛朗的服装产品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高级时装,服务对象是全球仅几千名的富豪们,其用料之奢华、加工之讲究、价格之昂贵,是常人所难以接受的。第二层次在成衣方面,是将某些高级时装的设计简化而成,它使成衣更加实用、方便。第三层次为品牌许可产品,通常是一些日常服装产品。圣·洛朗的整体形象是一致的,始终保持法国时装的优雅风采,优雅、完美是圣·洛朗毕生的追求。圣
·洛朗纵横流行舞台40年,创造了无数流行,但他从不媚俗,在探索新样式时总是将立足点放在传统精神的继承上,赋予高级时装新的时代意义,圣·洛朗时装的本质是法国高级时装传统精神的延续。




4.三宅一生(Issey Miyake)
三宅一生,1938年生于日本,他对布料的处理与运用堪称一绝,他为了将布料塑造出一种“生命性”,特别运用“皱褶”的方式来加以处理,颠覆了传统西方的服饰美学观点,开创了衣服的“皱”也能成为一件“完美而新”的服装。三宅一生在裁剪方面也独具特色,他“简约、单纯”的裁剪方式展现出独特的意境美。换言之,他巧妙地创造出“将服装还原到最原始而基本的单元,却又能激发出服饰在意境层面的深度性”,以此塑造出的流行服饰不只是为了流行,更能表现出服装所蕴含的气韵。


三宅一生特别强调“人、布、衣服”三者与“自然”的关系,在他的作品里经常看到他巧妙地借用自然物件进行设计。在款式设计上,他为了发挥“衣服留给穿着者有绝对的自由想像空间”,在设计时开发出让穿着者可自由变化的穿法。当然,在三宅一生的设计理念里,我们看到,他除了把服装当成一件雕塑品来经营与表现之外,他在导入东方物质文化之际,又能巧妙地兼顾国际前卫性的审美观点。








5.薇薇安·韦斯特伍德(Vivienne Westwood)
薇薇安·韦斯特伍德,1941年出生于英国德比郡的克劳所普小镇。她青年时代正好历经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文化大变动时期,闻名于世的伦敦街头文化对她影响显著。她是历史上与“朋克”联系最为密切的时装设计师,当时,在其他设计师还没有意识到朋克的毁灭性力量之前,她就抓住它的叛逆本质。她的设计带有强烈的摇滚和朋克特征。






1981年,她的首次个人时装发布会在伦敦上演,作品主题为“海盗”,灵感来自于17世纪英格兰海盗。不少人把她视为颓废派艺术家,将她的名字和“朋克”紧密联系在一起,1982年,她以具有朋克概念的“野性女孩”为题,在传统风格占主流的巴黎首次发布时装作品,这标志着她正式步入主流时装界,也预示时装风格向街头文化的转变。


薇薇安·韦斯特伍德素有时装妖后之称,其设计怪招频出、不循常规,因而倍受争议,并在时装界独树一帜。她的给我们太多的灵感和启发,她坚持时装就要体现性感,她从不认为穿着时装是为了舒适。
她的作品一次又一次展现她那不同凡响的创造力,最终成为时装界举足轻重的设计大师,赢得“朋克之母”的称号。她从来不理睬当季潮流,她的招牌是“朋克”与“解构主义”,每一季的设计中总能找到其影子。装秀中,透彻精辟的解构断裂设计出尽风头,衣袖领口的裁片,斜挎胸前的褡裢式设计,特意撕裂的开口,拼凑制造出的褴褛破败感,颓废与雅致相辅相成。












她始终不愿意放弃身为一位英伦设计师的职责,她以手绘涂鸦的方式来宣示一些关怀人文的理念,包括“让 Leonard Peltier 自由!”“我很贵!”这些字眼印制在T恤上,再随意搭配五颜六色的印花图腾、饰品配件,呈现缤纷多元的俏丽街头风格。






6.卡尔·拉格菲尔德(Karl Lagerfeld)
卡尔·拉格菲尔德是德国出生的法国时装设计师,父亲来自瑞典,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他的家庭富裕,对于从事服装设计自然很有帮助,他能够在丰裕的环境中做自己喜欢的事。他的母亲经常带他去巴黎看服装店,使他很早就受到巴黎时装的熏陶。
他喜欢巴黎,5岁开始学习法文,14岁随家人迁居到巴黎,因此投身于时装设计。他的一个早期的设计在1954年获得国际羊毛局举办的时装设计奖,因此开始进入时装公司工作。


他喜欢艺术、文学、历史、语言、音乐、建筑和书法,特别喜欢18世纪的艺术,他设计了许多产品,包括饰品、鞋子、游泳衣、领带等,风格开始形成。拉格菲尔德20多岁的时候开始为法国和意大利的两家著名的时装品牌店工作,这是法国的“科劳耶”(Chloé)和意大利的“芬迪”(Fendi)。芬迪主要出品毛皮服装,是意大利名牌店。他在那里工作了16年,设计了许多杰出的时装系列,而他与科劳耶的合作长达20年之久。




虽然同属在60年代脱颖而出的新人,拉格菲尔德的设计方向与皮尔·卡丹、库雷热却大不相同。当库雷热集中精力设计宇宙时代的服装时,他则刻意把高级时装转化为成衣化生产的服装。他长期以来坚持做一个独立的自由设计师,并不急于成立自己的公司,也不去给其他设计师打工,从比较自由的立场来探索设计。经过一段独立工作经验之后,他感到需要与一个专业的大公司合作,从而更了解行业的情况,也为自己创造一个出头露面的机会。因此他在50年代初期与伊夫·圣·洛朗合作,并且在1954年和圣·洛朗一起获得羊毛协会设计大奖,他的设计天才得到公认。后来,他不但在圣·洛朗的设计公司工作,不少其他的设计事务所也都请他设计,他的名气越来越大,被称为“卡尔皇帝”。


拉格菲尔德与其他设计师的不同在于他满足在其他名牌公司从事设计,并不刻意打自己的招牌。他在芬迪公司的设计生涯可追溯到50年代,从1965年开始,卡尔·拉格菲尔德就主持芬迪公司的设计任务,而他同时从1963年开始为科劳耶公司工作,一共差不多工作了20年,之后离职,退隐了大约10年。从1993到1997年之间重出江湖,推出自己具有强烈女性韵味的青春新系列,依然获得很大的成功。






拉格菲尔德的最大成就在于重新振兴香奈儿式的雅致时装。
1983年他受聘于香奈儿公司,负责时装部门的设计工作,同年,他在香奈儿时装中心推出了自己的新系列,是他对香奈儿风格的诠释和发展。在这个系列中,他完全恢复和发展了香奈儿的设计,使香奈儿的设计在20世纪末重新熠熠生辉。


这是任何人都没有想到的,因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香奈儿已经成为史迹,是过去的设计,不可能重新复活。而拉格菲尔德却从香奈儿的设计中看到合理的东西,也了解到当今女性还是希望既舒适又女人味,同时还要高贵雅致,而香奈儿的设计正包含了这些因素。他把这些因素发扬光大,在这次时装发布会上非常轰动地改变了时装发展的方向。美国妇女重新掀起了一阵香奈儿热,拉格菲尔德的设计保持和发扬了香奈儿的设计,并且把这股热潮一直带入21世纪。




7.乔治·阿玛尼(Giorgio Armani)
阿玛尼1934年生于意大利,1954年进入米兰百货公司,负责橱窗布置的工作,那是他与服装产业的第一次接触。但出自他手的橱窗充满过于强烈的先锋派情调,使人难以接受,因此被调到销售部。销售部的经历使他学到了许多商业知识和时尚变化规律。为了培养自己的销售意识和设计师的自信心,他常常过问服装的实际生产过程,这为阿玛尼日后出名的专业裁剪技艺和面料运用打下了基础。
1961年,阿玛尼以一名设计师身份加盟“凯若帝王国”时装公司。1974年阿玛尼创立了自己的男装品牌,所设计的男装取得了空前的成功,成为在美国最大的欧洲设计师品牌销售线。








他的第一个设计主要着手于对传统男夹克的简化,因为男夹克集多用途和功能性为一体,被认为是服装史上最重要的发明,适合不同阶层的人。他的构思是将运动装的休闲放松移植到夹克中去,通过删除面子、里料、肩垫等部件,夹克的复杂形象被大大缓和了。






之后,阿玛尼开始将目光投向女装设计,他把男士服装元素当作一个出发点,在此基础上进行新的创造。他删除了大部分的结构设计,缓解了僵硬感,剪裁上改换轻柔面料,从而创造了一种可以被人接受的中性女装式样,这使男装和女装在裁减工艺上不再泾渭分明。但在细节和手工方面阿玛尼仍旧一丝不苟,可以说他对细节的追求到了一种几近苛刻的地步,总体的看似随意和细节的精心营造,听上去虽然有些矛盾,但这正体现了意大利式的整洁和严谨。阿玛尼设计的服装线条简洁明了,衣袖宽松舒适,只要穿上这些服装,无论男女,都平添了一份从容与自信。


为了增加服装的种类和功能,他还致力于成衣的改造和借鉴。在面料选用上,阿玛尼也毫不含糊,他喜欢使用那些高品质的昂贵面料,织物上的图案常由他专门设计。因此,他的服装价格不菲。为了扩展客户基础,迎合公众对时尚的需求,阿玛尼推出了较便宜的二线女装品牌玛尼(Mani)及受欢迎的包括了运动装的爱姆普里奥·阿玛尼(Emporio Armani)品牌。
阿玛尼的服装既不是传统的,也不是时髦的,它巧妙地平衡于两者之间。阿玛尼的设计看上去和流行没什么关系,当其他设计师每年忙于迎合流行时,阿玛尼却只对设计稍作一些合理的改动。因为他相信服装的质量更甚于款式的更新。当然,他也会尝试一些新的东西,不过这些有所革新的服装往往只是试验性地出现在时装表演的最后阶段。阿玛尼代表着与传统高级女装业的决裂,在他眼里,高级女便服可自成一体。他的服装深受讲求内涵和生活品位的城市精英的青睐。






8.让·保罗·戈尔捷(Jean Paul Gaultier)
被喻为“时装界顽童”的让·保罗·戈尔捷1952年出生于法国,17岁被皮尔,卡丹先生聘为设计助理。1976年,在巴黎推出自己的首次成衣展。积累了一定的设计经验后,1977年创立了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时装品牌。








让·保罗·戈尔捷迅速建立起在时装界的地位,个人设计风格创新大胆。他的服装设计领域中完全没有界限,他试过将裙子穿于长裤之外、以内衣当作外衣穿、以钟乳石装饰牛仔裤、以薄纱做成棉花糖般的衣服。
1983年,他将外衣和内衣配搭,将既定的概念大肆颠倒;1984年,他因设计炸弹状的胸衣而再次闻名。1985年,他将男和女的传统区分颠倒,将各方的文化结合于他的设计当中,如以印度纱丽服配短褛等;1988年,他推出童装系列;1992年,推出牛仔裤系列;1993年,推出香水;1997年,推出高级定制服系列。






如今,让·保罗·戈尔捷品牌已经进入英国、俄罗斯、日本、新加坡、印度、中国等市场,产品系列包括高级时装、成衣、香水、包、鞋、眼镜等。






9.卡尔文·克莱恩(Calvin Klein)
卡尔文·克莱恩,1942年出生于美国纽约,就读于著名的美国纽约时装学院。卡尔文·克莱恩毕业后到美国洛杉机进入时尚媒体杂志工作。1968年,卡尔文·克莱恩和儿时的朋友在纽约合伙创立CK公司,卡尔文·克莱恩的设计天赋和朋友的生意头脑使CK公司的业务蒸蒸日上。


1973年,他发表了个人的第一次服装秀,但没有引起大家的关注,之后,他将其服装带到法国境内,在男装界激起了波澜。卡尔文·克莱恩说他要为活跃于社交和家庭生活,并在其中求取平衡的现代女性设计服装。她们是一群重视心灵,看起来亲切善良,但没有太多时间耗在穿衣镜前的女性。她们想要一种轻松、休闲而优雅的服饰,相信这就是未来时尚所趋。从1968年建立自己的公司到现在,卡尔文·克莱恩已在时装界纵横了40多年,他被认为是当今美国时尚的代表人物。他认为今日的美国时尚是现代、极简、舒适、华丽、休闲又不失优雅气息,这也是卡尔文·克莱恩的设计哲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商贸通

GMT+8, 2025-4-20 06:30 , Processed in 0.86264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