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3
5
新手上路
比亚迪F3是当年最具代表性的自主品牌家用轿车,三厢造型,空间够用,价格低廉,成为当年的爆款。以现在的眼光看,F3是一款设计丑陋的车,外形抄袭自老款花冠,并且比花冠更丑,钣金做工和油漆质量都比较差。外观内饰不行,内在同样也很一般。当年的比亚迪还没有研发出自己的发动机,F3装配的是三菱提供的4G15S发动机,技术参数普普通通。从凌乱机舱的布局也能看出F3的设计水平,从外到内都是勉勉强强的感觉。 可就是这么一款哪哪都不行的车,成为当年的轿车销量冠军,可见当年其他的自主品牌产品有多么的差劲。
那么10年后的今天,主流自主品牌的产品又是什么样子呢?首先还是说说比亚迪吧。当年的BYD靠廉价F3打市场,如今的BYD则是国内新能源车企的领头羊,拥有目前国内最先进的新能源和混合动力技术。 再来看看长城。自从2011年推出H6之后,长城就成了国内SUV的代表品牌,后来更是推出了全新的"哈弗"品牌,彻底放弃轿车,专注SUV市场。哈弗旗下拥有多款车型,其中不乏H8,H9这样的高端旗舰车型,但最能代表哈弗品牌的,却应该是它最畅销的H6系列平民级SUV,以及在H6基础上衍生出来的F5和F7车系。
1.全面进步的外形、内饰设计水平;2.自主研发的三大件;3.与时俱进的新能源技术;4.智能驾驶、车联网技术优势;5.性能车领域初露头角,积极参与赛车运动;6.海外市场布局
野蛮生长加上信息传递不发达的时代,让每个自主车企都差点忘了根本。 讽刺的是,打醒自主品牌的,是众多消费者若干年的用车口碑和全国经销商的不堪重负。 比亚迪原副总裁在距离全国经销商大会上深鞠一躬后不久,宣布辞职,我认为这就是转折点,或者称之为导火索。接下来王传福大幅度裁员才是真正反省并重新认识市场的开端。 ——自2011年起,自主品牌都变的不一样了。 这一年,比亚迪S6干翻自家销量担当F3,销量神话哈弗H6上市,吉利不声不响的欣赏着去年收购来的沃尔沃蓄势待发,长安看了一年的热闹第二年终于发布CS35,只是奇瑞还在鼓捣自己的小QQ。 我曾经总结过自主品牌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安全低、配置低、价格低(2008-2009年);第二阶段:安全中、配置中、价格低(2011-2012年);第三阶段:安全中、配置高、价格中(2013年至今)(当初总结的时候还没有中保研测试,我们姑且先这样笼统表述。)此时此刻,10万级乃至15万级区间,自主品牌非常强势,甚至可以成为大多数人的购车首选。 2019年,在排放标准切换的政策下,自主品牌明显准备不足、计划不周,所以今年的数据并不好看,希望年底之前还能搏一搏。没关系,该稳住的车企依然可以稳住,另外某些喜欢噱头营销、哗众取宠、舍本逐末的车企,尽早倒闭才能推动汽车行业的发展。 当前阶段,自主品牌的发动机、变速箱、底盘受限于技术,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但是在整车做工、整车审美(外观、内饰)、材质用料、智能科技、驾乘空间都不比同级合资品牌差,甚至可以超越。在安全方面,也有领克01、比亚迪唐拿到了很好的成绩,当然目前测试的车型不全,成绩糟糕的车型也有很多,但其他品牌的好车依然值得期待。
我师傅跟我说,十多年前,也就是2007年的样子,作为供应商,他们去目前国内扛把子自主品牌出差,对方领导开车来机场接,并尊称我师傅和其他同事为老师,开会严格要求工程师做好笔记 如今,该主机厂已经具备完整的标定开发能力。不仅如此,在整车控制器开发上,也早已跟我们联合开发软件,甚至能独立开发一部分软件。同时,我们终于也成为了真正的供应商和乙方。
这10年,多了几个重量级自主品牌 用数据说话,看2009年和2018年的汽车品牌销量排行TOP15。
2018年销量榜的两员国产车主力——上汽乘用车和广汽传祺,在2009年的榜单连影儿都没有。上汽荣威的第一款车荣威750在2006年10月上市,在2009年仍处于起步状态。广汽传祺第一款车GA5在2010年12月上市!2009年的时候还不存在呢。 10年后呢? 竞争激烈的轿车销量榜前10名只有一款吉利帝豪进榜。
自主品牌SUV表现勇猛,销量榜前10名自主品牌占5位,自主畅销车不单颜值大大提高,身上已经不会看到“仿制”的影子,都有了自己的设计语言了。自主畅销车价格从5万-20万左右级别都有覆盖。
这10年,国产车的安全性变好了。 国内最严苛的C-IASI碰撞测试里,领克02和WEY VV5安全性能正面杠奔驰宝马大众本田都不虚,而价格比他们都便宜。
这10年,国产车的质量不一样了。 根据J.D.Power数据显示,自主品牌的百车故障率从2009年的258,降到2019年的101,简单概括是故障率只有10年前的39%,低了一大半,与合资车的差距逐年缩小。(20年前国产车的故障率是现在的8倍)我个人对J.D.Power的数据精确性持保留意见,但自主品牌故障率下降的确有目共睹。
配置方面就不多说了,一直都是国产车的强项, LED大灯、自动刹车车道保持等驾驶辅助功能、电动座椅、全景天窗、语音智能、大屏幕,在10万元出头的国产车里都能享受到。隔音和减震舒适性方面,主流国产车可以说完胜同价位合资车。 10年时间不短,够我女朋友变成我老婆,大娃都已经上小学了。 10年时间不长,对于国外汽车大厂,10年也只不过是卡罗拉换代了两次。 10年前,没人会想到中国车企可以收购欧洲高端品牌沃尔沃,还能注资奔驰母公司。 这10年,国产汽车已经走过了这么多的路,下一个10年呢?我的想象力真的不够用了。
自主品牌在现在已经形成了一套自己的体系力方法论,尤其是在打造新品牌、新产品序列方面。 设计是最早被突破的,一开始是找国外的设计工作室帮忙,现在几乎每个头部车企都有了自己的设计部门,找来的设计师也是海外一流的。并且仅过了差不多一代车的设计积累,海外设计师已经开始逐步寻找到了自主车企自己的特征,开始形成设计管理的体系,品牌的辨识度也随之建立。 研发的突破则有不同的方式,包括吉利收购沃尔沃后的吸收,也有长城完全依靠自有研发体系突破、还有比亚迪在新能源领域的突破,加上聘请外援,其他的例子还包括广汽传祺从最早阿尔法·罗密欧技术资产的消化、上汽与通用的联合开发等等。 尽管还是无法追赶到最一线的水平,但是在主流市场竞争已经没有问题了,特别是最近几年的技术快速迭代成果斐然。典型例子是在美系车企都放弃DCT技术路线的时候,自主车企经过多轮迭代,已经日益完善。 市场和营销模块也很有意思,一开始奇瑞、吉利和长城都是“土”团队、小米加步枪就上场卖车。后来这些车企在2009年到2013年之间开始找来外资咨询公司做战略、挖来合资车企的职业经理人,开高薪、建团队,结果发现合资体系直接复制到自主车企还是不行,效率、管理观念、人才储备都不能合拍,不得已又回归自己的团队。 按照自主车企目前的发展态势,如果要说下一个十年的变化或许会有两个方面的情况发生:第一,所有销量在20万辆以下的自主品牌都会被淘汰出去,领军车企会用多品牌战略拿走这些零碎的市场;第二,剩下的自主车企必然和合资车企进行“贴身肉搏”,再也没有什么自主品牌是中低端价位,合资品牌占据中高端价位的规矩,而是所有参赛者都进入混战。
使用道具 举报
0
4
2
11
18
7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商贸通
GMT+8, 2025-4-20 22:29 , Processed in 1.26693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